艺德百年“礼”征程|最是一年情深处,一年清明思故渊

发布/2021-04-04 作者/陈婷婷

四月四日

       清明节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

 

       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“ 吐故纳新”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。

 

清明的节日文化

 

       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“时年八节”之一,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,节气是物候变化、时令顺序的标志,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。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,清明节是传承信仰、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,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,是感恩先人、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。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。

清明的习俗

       扫墓祭祖,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,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。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,另一方面,在古人的信仰里,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,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。

 

       植树,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,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清明节植树的习俗,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。

 

       放风筝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因为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。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,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,等风筝放高时,就剪断风筝线,让纸鸢随风飘逝,象征着自己的疾病、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。

 

清明时节的传统食品

 

       中华民族家地大物博,南北差异很高,在清明这一天传统美食种类繁多,讲究不同,做法不同,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有着吃青团的习俗,青团又称清明团,与清明饭做饭不同,是闽南侨乡必做的清明美食

青团

 

       而在北方地区主要有着清明吃面花,吃馓子的习俗,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体。

 

面花

 

馓子

 

清明寄语

清风吹,柳叶飘,祝福传,到心窝

雨绵绵,润万物,温情暖,多珍重

朋友情,不减少,情谊浓,关怀送

清明至,踏青好,邀你共,幸福路